星期一, 12月 01, 2014

Not Quite a Husband




作者小說基調都是男女主角雙方都深愛對方,而且感情是熱情如火,但因為某些因素,使得雙方對待彼此,得相敬如冰,點到為止,甚至可能婚後相守,但卻像是在困住彼此。得花上長距離(如本書,場景移到英殖民時的印度),長時間(Ravishing The Heiress中的有名無實的長期夫妻生活),才會重新尋回彼此,才了解到對方的真正心意與感情。

所以她的作品是帶有點東方含蓄,與西方的大膽(羅曼史小說若沒令人臉紅心跳的情節出現,就不會叫做羅曼史小說了),但含蓄情感描述,是她書中重點。

不管是本書,或是Ravishing The Heiress,男女主角的感情培養是含蓄漸進的,本書男女主角在婚姻註銷後的三年,在艱困的印度邊界山區,兩人被迫重新面對之前的婚姻問題,也重新開啟內心感情的火花。而Ravishing The Heiress則是有名無實的夫妻,在婚姻合約到期前,兩人感情從無到有,從淡然到熱烈,中間過程,一個眼神、一個輕撫,或僅僅只是手放在對方的肩上,內心感情被引燃卻是如同黃色炸藥般強烈。

這本書我是對作者於當時印度邊界山區與歷史衝突,描述的印像深刻,在文中作者也說,苦力扛著浴盆在險峻的山區跋涉,與印度廚子在山區端出歐式甜點,她要是初看這情節,也覺得誇張,但她卻是有研究了相當多的當時書藉與文獻,去寫那段男女主角在惡劣的環境與時段,被迫自省的感情。

說實在,即使現在,遊覽印度山區,也不是很現代化的經驗,更何況是19世紀的印度山區邊界(但書中的地方,現在是在阿富汗與巴基斯坦那邊),她寫來很真實,令人覺得好像看到實景。

書中以一場暴動圍城來令男女主角面臨生死交關,才決定了真正的心意,但我覺得難寫的反而是後來兩人回到倫敦的時候,因為在生死交關之際,感情會激增,但回到平淡之後,感情的濃度是否依舊?作者還花了一小篇幅來描寫這段,畢竟是羅曼史小說,當然最後會解開彼此心結,而重新尋回對方。

不過,我總覺以雙方性格使然,再加上那個一開始令雙方婚姻破裂的因素,很有可能回到英國,還是一個在東、一個在西,收到對方的音訊會開心幻想個半天,但也僅此而已。

書中我喜歡兩段場景,一是兩人在夜裏要趁印人暴動之前,趕到英軍碉堡躲避,卻差點來不及,所以女主角拚命策馬,男主角拚命的擋住在後方追趕的印人,這場戲是在夜裏,以女主角視角所寫,所以看不到男主角搏鬥的可怕場景,但女主角拚了命策馬往前狂奔的強烈恐懼與擔心,最後是進了堡壘後,發現男主角身上大傷小傷不斷,衣服也殘破不堪,可見當時兩人處境有多兇險。

另一場是堡壘經過一夜印民強攻,隔天早上,太陽昇起,當男主角看到堡壘外面站著滿滿的穿著白衣的印民時,那種害怕與絕望,我看羅曼史不多,這場大場面我的經驗中好像還沒有(我果然愛看動作與大場面)。


作者在後記表示她為何喜歡寫19世紀的故事:那樣拘束的背景營造出絕佳的張力,情慾暗流蘊藏在眼神、言語以及交握略嫌太久的雙手中,給作家許多發揮空間。所以就是:suppression